洋码头危机:拖欠2亿货款,未来或靠直播业务重振回血

广告位

  记者 | 程璐   大门紧锁,门外零星散落着几张椅子,门下塞了几张律师名片,玻璃门上则张贴了两份通知。  …

  记者 | 程璐

  大门紧锁,门外零星散落着几张椅子,门下塞了几张律师名片,玻璃门上则张贴了两份通知。

  这是上海市静安区的洋码头总部,近日,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被曝出陷资金危机,“人去楼空”、“暴雷”等说法甚嚣尘上。

  9月14日,界面新闻在洋码头总部看到,门上的一纸通知来自大楼的物业管理处,称“洋码头因长期拖欠租金、物业费、水电费,故停止该场所使用”;另一张则是来自洋码头的通知,称公司已启动总部办公地址迁移计划,目前正在评估新地址,过渡期员工以远程居家办公为主。

洋码头上海总部,记者摄

  据界面新闻了解,洋码头已经拖欠了自今年起的物业相关费用,金额涉及数十万元,物业方确认已向洋码头已提起相关诉讼。不过,陆续上门讨债的供应商及买手并不算多。

  大楼前台人员告诉记者,当天上午只有两位商家来到现场,还有一位洋码头员工来查看自己未带走的物品,但由于大门紧锁,他们在查看后不久便自行离去。

  作为跨境电商独角兽的代表,洋码头曾有过梦幻开局,切中跨境风口,业务飞速发展,屡获资本青睐,但近两年,包括洋码头在内的所有跨境垂直电商似乎在一夜之间,都进入寒冬。

  当前,洋码头的创始人曾碧波正在积极筹款,解救公司于水火。他在一封致买手公开信中表示,“我个人不会随意跑路,下辈子还想江湖再见。所以今天请给洋码头一个空间和时间,不管洋码头公司下一步会如何,我个人会全力担当,哪怕是开直播卖货我也会把债还掉。”

  但资金周转困境已然对洋码头的业务进展造成影响,买手无法提现发货,用户退款迟迟未到账,外界的信任正在一步步消耗,曾碧波能否带领洋码头“绝地求生”,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疫情下的欠款危机

  9月14日当天下午来到总部现场的,还有一位洋码头的合作方,他告诉界面新闻,其所在公司是洋码头合作多年的技术服务商,双方合作状况一直良好,直到今年,疫情对洋码头的业务造成冲击之后。

  “疫情刚发生的3月,他们的欠款理由是拿不到发票,我们表示理解,但6月份疫情解封后,欠款也迟迟未到账。”上述技术服务商人员说道。

  今年8月,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以一封公开信,透露了平台的一系列困境:外部环境受疫情影响,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减少,口岸清关时效拉长,整体时效链路时效拉长后,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更高,由此导致洋码头业务持续下滑。

  上述技术服务商在找到曾碧波沟通之后,后者承认公司确实是遇到了困难,但还没有到穷途末路。

  “他说会想办法努力解决,所以我们对洋码头的技术服务到现在还没停,仍在持续提供。如果停掉之后,估计会对他们的主站等业务造成影响。”

  上述技术服务商表示,中间洋码头曾陆陆续续回款了几万块钱,曾碧波也一直没有失联,所以公司选择相信对方,但今天自己来洋码头现场查看,也是出于担心,形成恶性循环的连锁效应,外界的不信任或造成经营压力。

  今年8月的公开信中,曾碧波指出,业务困境致使平台的现金流状况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的连锁反应,甚至少数债权方通过国内法院要求冻结银行资金进行保全等,这让平台非常被动。

  一位于近日离职的洋码头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2022年公司确实遇到了疫情下的经营压力问题,现在洋码头最重要的两块事情,就是偿还债务问题,以及重振业务回血。

  在债务方面,9月13日洋码头的一则公开声明显示,部分商户系平台上的不良商户,他们存在“买卖账户”(人在国内购买非本人的海外账户进行经营)、“售假”(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判定为假)等一系列严重违规违法的经营行为,因此只能通过各种非正常途径进行寻衅滋事。

  上述前员工确认,这是一部分商家,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压力,平台对部分正常经营的合规商家也确实存在货款拖欠的情况。因此整个8月,洋码头都花了很多精力与平台买手积极沟通,对外释放信心。

  在8月的一场线上说明会上,曾碧波向商家承认,出于资金托管等原因,2022年5月1日前的大量历史货款无法结算,当前货款欠款达到2亿元,另外还有3800万元的保证金。

  至于债务如何偿还,曾碧波回应澎湃新闻称“我个人股权全卖掉,也要偿付掉。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创始人团队股权稀释,引入战略投资,然后把历史货款分期陆续清偿。尤其是那些业务资源和业务价值巨大的买手,是并购方和战略投资方非常看重的。”之前洋码头的融资估值约40亿元,现在已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部分资金周转困难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海外买手端。

  一位身处意大利的海外买手表示,平台拖欠货款半年,无法提现,同样让买手的资金严重周转紧张。“无法支付货款,导致客户收不到货,退单退款的手续费还需要买手承担。还有好多客户都等着发货,但提现迟迟不到账,也没办法给客户发货了。”

  或靠直播业务回血

  成立于2010年的洋码头是第一家靠C2C买手制起家的跨境电商,主打奢侈品包袋、化妆品、小众潮牌、服饰鞋履等品类。

  创始人曾碧波在15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后就职于中国第一家C2C网站易趣网,也曾带领团队和淘宝正面交锋。洋码头创立前三年,发展不温不火,直到2014年,行业制度创新让跨境电商迎来红利期,洋码头也全面取消海外商家平台服务费,海外买手规模随之扩大。

  不过,C2C电商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就在不久前,易趣网宣布关停,似乎否认了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

  洋码头所代表的C2C模式,痛点在于复杂性与不可控性,用户信息、商品信息多样且个性化,售后服务、体验不可控。但另一方面,C2C模式可以构建起供应链和选品的宽度,对于丰富的非标海淘商品,采购达人可满足细致多样、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上述前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洋码头过去在跨境物流基建、买手层面有一定的沉淀,接下来公司可能会放大这些优势,例如布局直播业务回血。

  “现有的跨境电商平台商品,说白了都是大贸采购的商品,种类有限,但洋码头的海淘直播,其实都是买手在国外现场直播抢购,商品种类会非常丰富,这是当前所有跨境生态中,洋码头独有的优势,过去公司虽然有试水,但并没有投入过多资源来放大。”

洋码头总部的植物尚未枯萎,记者摄

  过去两年,洋码头已将跨境的供应链能力,提供给抖音等头部直播平台的主播,为直播机构或达人提供选品等服务。

  例如洋码头曾和罗永浩直播试水,创造了单场直播4458万元的销售额,多数抖音头部主播也都曾与洋码头有过合作。2021年,洋码头在抖音平台开设的跨境海外旗舰店的销售额大约在2亿元左右,拿到了抖音跨境电商销售排名第一的成绩。

  根据洋码头此前披露的数据,巅峰时期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

  上述前员工表示,未来至于是在流量更高的短视频平台上直播,还是在专业需求度更高的电商平台上直播,洋码头应该都不会排斥,两条路径可能是一个相互补充的状态。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跨境业务,市场增长潜力空间巨大,但跨境垂直电商却集体进入寒冬。

  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近10倍,2021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元人民币,据业内预测,未来5-10年内,海外电商市场还将有3万亿-5.7万亿美元的增长空间。

  然而7月初,母婴电商平台 “蜜芽” 发布APP停服公告,考拉海购也在被阿里收购后逐步进入战略收缩状态。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曾这样总结垂直电商走向溃败的原因:当综合电商拥有算法能力之后,可以让垂直人群在综合电商上看到垂直内容。

  当前最重要的是维持外界信心,来到洋码头总部的上述技术服务商后来告诉界面新闻,当天他再次联系了曾碧波,“他有回复的,我们要再找时间沟通具体解决方案。”

洋码头新冠肺炎 我要反馈 相关专题:聚焦科技圈:今天有哪些大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关于作者: 海外消息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