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隆基“三剑客”之一被证监会立案+光伏组件赛道或迎来强力竞争者 隆基绿能开盘重挫

广告位

  8月22日,隆基绿能开盘重挫,截至发稿跌超5%。   消息面上,8月19日,李春安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

  8月22日,隆基绿能开盘重挫,截至发稿跌超5%。

  消息面上,8月19日,李春安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李春安是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连城数控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也是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李振国和李喜燕的一致行动人。

  8月21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北交所上市公司连城数控同日发布公告,回应李春安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事件。

  昔日隆基“三剑客”之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月21日,隆基绿能公告称,公司关注到有关媒体报道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李春安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的相关新闻,为便于投资者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现将该事项及对公司的影响说明如下:李春安非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李振国和李喜燕女士的一致行动人。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春安持有公司股份约1.60亿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11%,持股比例未超过5%,比例较低。本次立案事项对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稳定不产生重大影响。

  隆基绿能表示,目前,李春安在公司不担任包括董事在内的任何职务,且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本次立案事项对公司经营不产生实质性影响。经向李春安确认,其本次被立案事项涉嫌内幕交易标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且不涉及公司的相关事项。

图片来源:隆基绿能公告

  此前8月19日晚间,连城数控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春安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在对北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连城数控表示:经向李春安确认,其涉嫌内幕交易标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也不涉及北交所其他公司股票。

  公开信息显示,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为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同学,三人因配合协作助力隆基绿能成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曾被誉为“隆基三剑客”。

  隆基绿能上市前的招股书显示,李振国、李喜燕和李春安三人为隆基绿能的主要发起人。2003年,通过增资隆基绿能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李春安成为持股44%的第一大股东;彼时,李振国与李喜燕为第二、第三大股东,二人为夫妻关系,合计持有55%的股份。其后,历经多次增资及股权转让,李春安仍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2011年7月27日,李春安书面承诺与李振国、李喜燕保持一致行动关系。隆基绿能2012年4月上市前,李振国与李喜燕合计持有公司32.30%股份,二人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李春安为持股约24.08%的第一大股东。

  上市之后,李春安通过减持和股权转让逐渐减少其在隆基绿能的持股比例。2020年12月19日,李春安与高瓴资本签署《关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李春安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隆基绿能无限售流通股份约2.26亿股。本次协议转让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于2021年2月4日办理完成。转让完成后高瓴资本持有隆基绿能5.85%的股份,李春安持有隆基绿能2.11%的股份。

  而在大幅减持隆基绿能的同时,李春安也将重心逐步转移至2007年创办的连城数控。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控人为李春安和钟宝申。

  硅料龙头或发力组件赛道,龙头隆基有压力否?

  此前8月19日,A股光伏板块发生巨震,尤其是组件厂商跌幅明显。硅料及电池双龙头通威股份则逆势上涨,截至收盘上涨4.88%,市值升至2699亿元。

  消息面上,近日通威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拟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采。这被市场视为通威股份将切入组件赛道。

  对此,通威股份表示,基于目前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司也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公司自2013年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着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

  目前,通威股份在光伏产业的布局仅涉及硅料和电池片。在这两大领域内,公司已经做到了行业头部。光伏产业链从上到下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因此切入组件对于通威股份而言是在向下游延伸。

  上游向下游延伸,自然会占据成本优势,尤其是在目前硅料价格水涨船高的背景下。数据显示,今年7月底,国产硅料国内价格为296元/千克,一年前这一价格为210元/千克,两年前这一价格为83元/千克。从通威股份的业绩也能看出端倪: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

  但是,通威股份此举或并不会对组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海通证券分析称,组件格局目前来看还会保持稳定。海外组件渠道的布局需要时间,最重要的组件品牌影响力被海外客户接受需要时间,所以通威目前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突破,短期看并没有对组件整体格局造成冲击。

  从中长期看,组件由于下游客户分散的特点,本身市场集中度就比上游各个制造环节要低的多,行业第一名的市占率也就在20%左右,而且市占率提升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有新的实力强的企业进入,更多是清扫二、三线组件市场份额,也不会对于前四名组件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关于作者: 海外消息网

为您推荐